更新时间:2024-05-16 11:02
1981.09-1986.07 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士
1989.09-1992.07 山东中医药大学 硕士
2004.09-2006.09 天津大学 博士
张伟教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近30年,学验俱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特色和临证风格,研究成果受到同行公认与赞同。在临床方面,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癌、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肺结节病、反复感冒等临床常见病、疑难病有独到的见解和较好的疗效。尤其针对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
针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张伟副院长首次提出了“气运失常”、“血运失常”、“津液代谢失常”、“脏腑功能失调”及“本虚标实”病机贯穿间质性肺疾病病程始终的理论。首次提出从“毒”论治间质性肺病的学术思想,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治疗中擅长应用虫类药,并将活血化瘀贯穿间质性肺病治疗的始终,形成了独特的理论认识及用药经验,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弥漫性间质性肺病中医诊疗指南》。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擅长汲取科研成果,实践于临床。借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治规律及系列方药实验研究”的科研成果,提出“痰、瘀、虚”为慢阻肺发病的关键环节,认为痰、瘀、虚三者互相影响共同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并促进病程进展。治疗上应用主持的课题成果,中医特色疗法-药罐疗法,临床收效甚佳。其中药罐疗法技术操作规程已于2001年确立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技术项目,扩大了其影响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在支气管哮喘方面,张伟教授师古而不泥古,另辟蹊径,从“瘀”论治,丰富了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理论基础,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5项、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20余项,如主持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证治规律与疗效评价研究及应用、中医肺系病多系统相关研究、肺仙抗肺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寒邪及相关因素犯肺的实质分析及模拟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治规律及系列方药实验研究、药罐疗法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技术操作规范的临床研究、寒邪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肺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机理的实验研究、扶正祛邪法治疗迁延期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等课题,一系列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被同行公认与赞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7项(均为第一位),以及其他奖励4项。发表《血瘀贯穿间质性肺疾病始终探析》、《Jadescreen powder’s affection on the airway pathology changes of COPD white rats》等论文近200篇。拥有4项个人专利,出版《中西医结合内科新概念》等学术著作8部。已经带教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00余名。
长期工作在防病、治病的第一线,忘我工作,成绩突出,为山东省政府“泰山学者”岗位特聘专家,先后荣获首届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药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带头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医药卫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2020年9月8日,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在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防治方面,张伟教授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专家委员会成员,亲临一线多次参与甲流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在非典防治、甲型H1N1、H7N9流感防控工作中,极大的发挥中医药优势,起草了全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中医方案,并亲临一线参与抢救甲流重症患者,多次受到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卫生厅的表彰,为中医药防治甲流做出了突出贡献。对流感等病毒性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人民大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张伟教授临床之余,热心于中医药知识的普及,甲流、新冠暴发之时,张伟教授接受山东电视台的专访时强调要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采用实用价廉、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方法应对流感疫情。同时指出,预防流感要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提高人体正气,激发人体自身的抵抗力与病邪抗争,以达到治病保健的作用。